新風系統現在火得一塌糊涂,號稱是空氣污染的終極解決辦法。但是,昂貴的價格和復雜的安裝讓人望而卻步。今天,小編全程跟拍新風系統的安裝過程,為大家揭開它的神秘面紗,讓大家對新風系統有個近距離的接觸和了解。
這次拍攝的業主家,建筑面積180平方米,使用面積約140平方米,使用的是松下FY-35ZJD1C.
下面是設計圖紙,綠色是進風,紅色是排風:
外包裝,超大的箱子:
隨機附帶的配件有液晶開關、5個進風口、5個出風口和2個防蟲罩。
打開主機側邊的蓋子,可以看到熱交換芯體和過濾網:
主機兩側帶有金屬片,用4個M10膨脹桿(螺紋直徑10毫米,膨脹管外徑13毫米)穿過金屬片上的小孔、擰上螺母,可以把主機固定在棚頂:
主機兩側的金屬片:
只要接上線路,就可以測試液晶面板:
四個白色的條形按鈕,可以控制液晶屏上的四個按鈕,例如更改換氣模式:
然而,工作才剛剛開始
……耗時兩天的安裝過程中,最主要的工作是打孔、鋪管,因此梯子、電鉆和大大小小的PVC硬管是全場的主角(PVC管兩端用錫紙包好,防止進灰):
施工單位還在現場貼了風道連接圖,防止工人把進風口和排風口裝反
準備工作還沒有結束
……安裝師傅要搬著梯子,根據設計圖在每個房間的棚頂量好尺寸、確定打孔位置:
遇到給通風管擋路的非承重墻,就要開始打孔了。這個孔是最輕松的,先用電鉆打一組蜂窩煤排列的孔:
再用錘子敲幾下,蜂窩煤就整個掉下來了:
遇到鋼筋的話,上電鋸:
遇到這種承重梁,千萬不要打孔了,會降低整棟樓的抗震性能。這時,如果層高足夠、不介意吊頂過低,可以用多個45度彎管繞過去;如層高不夠,就要靠下圖的過梁器幫忙:
扁平的過梁器可以節約層高,但缺點是會損失大約50%的風量。這兩種方案各有利弊,要在設計風路時,根據房屋的條件確定。
最難打的兩個孔在外墻,一個孔就需要大型水鉆機工作整整1小時,就連水鉆機的支架都要打孔固定在墻上:
一根長長的細管把水從水龍頭連接到水鉆機:
需要提前在墻面上貼上塑料布,把排出的水引流到桶里,避免把衛生間變成池塘。打一個孔大概要排出兩三桶水
鑿下來的外墻,就藏在這個圓筒里,需要用錘子用力敲出來:
外墻足足有30幾厘米厚,閃著金屬光澤的是鋼筋
耗時1小時的成果,直徑有18厘米:
這里要注意,白色位置是承重梁,一定不要在上面打孔,會影響整棟樓的防震性:
與此同時,另一位安裝師傅把PVC管在現場切割成需要的尺寸:
固定通風管的膨脹釘也是現場用鋼筋切割、組裝而成:
兩端用電鋸打磨圓潤:
套上膨脹管就可以使用了(型號M6):
安裝膨脹管前,要用電鉆在棚頂打小孔:
把剛才準備好的膨脹管用錘子敲進小孔里:
再擰緊螺絲:
裝上金屬套:
至此,準備工作做足,終于可以鋪設通風管啦!
把通風管固定在金屬環上:
兩個通風管的接口處,要刷防水膠,作用是加強固定、防止漏風:
接口的兩端都要仔細涂好
鋪到每個房間時,用這種Y型管分流,拐彎則是用兩個45度彎管,這些都是為了避免直角,減小風阻。
為了跨過這根通風管,又用掉了大量的45度彎管:
上圖兩根交匯的通風管,占據了40厘米左右的層高,等吊頂做好,占的總層高差不多在43厘米左右。好在這個交匯點一般都在走廊,影響不大,如果實在介意,也可以用過梁器解決。
到了每個房間,通風管會細很多,加上吊頂總層高約有17厘米,這個高度還是可以接受的。
管道在安裝師傅的努力下,一段段蔓延到每個房間:
PVC硬管和主機的連接、以及各個房間的管道末端,需要使用這種復合軟管(內層鋁箔、中間螺旋鋼絲、外層塑膠)
先把復合軟管套在PVC硬管上,連接處先用喉箍固定
再用鋁箔膠帶纏好:
組裝好后,用喉箍固定在主機的進/出風口:
同樣纏上鋁箔膠帶:
外墻的進/出風口釘上木楔固定,再用填縫劑封好:
外墻的管道已經提前裝好了防蟲網,一按就會卡上
在吊頂完工后,把隨機附帶的進/出風口用喉箍和鋁箔膠帶固定在每個房間的通風軟管末端,進/出風口也會自動卡在吊頂預留的洞里。
最后一步是安裝液晶面板,安裝師傅要收工咯
在出風口感受新風的吹拂:
悠格舒適家提供寶貴的拍攝機會,和拍攝過程中的大力支持!